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揭示近四十年来喜马拉雅山区南侧夜间变暖停滞现象及其原因

导  读


研究通过重构观测数据,发现近四十年来喜马拉雅山区北侧夜间升温高于白天升温,而南侧夜间升温不显著,并揭示了南侧夜间温度变化的机理。

来源: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网站(2020年1月13日)


2019年12月,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阳坤教授研究组在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Distinct temperature changes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sides of central–eastern Himalayas since 1970s”的论文。研究通过重构观测数据,发现近四十年来喜马拉雅山区北侧夜间升温高于白天升温,而南侧夜间升温不显著,并揭示了南侧夜间温度变化的机理。


近年来,全球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变暖成为其重要特征之一。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夜间比白天升温更加明显。喜马拉雅山区是全世界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的区域之一,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观测困难,造成该区域数据严重的缺失。本研究收集并整理了喜马拉雅山区北侧15个和南侧61个站点的日观测数据,并通过邻近区域信息重构了温度缺失数据,进而分析得到了该区域的升温规律。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区北侧日最高温和最低温在不同季节都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且最低温上升更为明显,与全球平均升温特征类似。在喜马拉雅山区南侧,最高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但是最低温并无明显上升。卫星数据以及再分析数据显示喜马拉雅山区南北两侧长波辐射的变化与最低温的变化一致,南侧云量减少导致向下长波辐射减少进而抑制了该地区夜间的升温,使得该地区出现了白天升温比高于夜间升温的特殊现象。


喜马拉雅地区分布着中低纬度规模最大的冰川和积雪,其变化对全球升温敏感,是全球冰冻圈变化和温度变化研究的重点区域。本研究对理解该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学系直博生岳思妤是本文第一作者,导师阳坤教授为通讯作者,文章合作者还包括地学系卢麾副教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莹莹副研究员、Shankar Sharman硕士生、杨晓新博士,以及尼泊尔科学院院士Madan L. Shrestha。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的支持。


论文DOI:10.1002/joc.6439    



图1:1972-2014年喜马拉雅山区北侧(NHM)和南侧(SHM)日平均最高温和最低温的趋势变化



图2:喜马拉雅山区南北两侧夜间温度变化机理图


 


“土壤家”近期文章推荐
土壤学是理解“人类世(人类时代)”中不断变化的地球的关键

布鲁克菲尔德学校六年级的学生在科学博览会上获奖



“环境与健康观察”近期文章推荐

北京大学朴世龙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论文揭示北半球植被春季物候提前加剧夏季干旱和热浪发生


“土壤观察”近期文章推荐

通过多方合作的力量促进土壤健康|观察


我们是“环境与健康观察”(turangguancha),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关注,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给好友,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